28
2008
09

李晓贝的“爷爷”、“儿子”、“孙子”及“重孙子”看后感

“爷爷”、“儿子”、“孙子”及“重孙子” 作者:振兴社会主义之中华   小时候,奶奶给我讲过许多故事,大部分随着岁月的流逝忘记了。有一些还有印象,印象也模糊了。下面是我根据对奶奶讲的一个故事的大致印象编写的。   解放前,清朝末年,民国,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,中国人一直在兵荒马乱之中。   话说在清末到民国时候,有一户财主,被“重孙子”败了家。成为当地人街谈巷议的焦点。奶奶经常说起这件事,慨叹“先人创业,后人败业”的世事沧桑。忘记奶奶怎么称呼这一家人了,这里我且将主人公姑且以“爷爷”、“儿子”、“孙子”、“重孙子”说之。   先说“爷爷”,这家财主的发家是从“爷爷”开始的。那时候“爷爷”家里很穷,没有地,父母领着他,到处租房住,以做小买卖勉强糊口度日。父母死后,没给“爷爷”留下什么财产,反而留下了一些宿债,要债的人踏破门槛。没法,他只好一跑了之。换了个地方,继续经营他的买卖。“爷爷”很能吃苦,他起早贪黑,不怕路远劳累,赶山路倒卖山货,这样折腾了十几年,仅够吃穿。都三十好几了,娶不上媳妇。可,不知什么时候,他怎么就发了笔横财。有人说,他在山上遇上宝了。总之,是富了。   富了的“爷爷”,不敢做买卖了,他深知买卖不是人干的活,不会坑蒙骗人就甮吃那碗饭。那碗饭吃长了,心里也不安。再说,那时人都有重农轻商的思想。既然发了财,也就回家治了几亩地,盖了几间房子,娶妻生子过起小日子来了。小富即安嘛。这是中国人的传统想法。   “爷爷”一生节俭,舍不得吃,舍不得穿,有了钱就治地,治农具,修房子。几年后,妻子生了“儿子”,“儿子”挺乖巧,“爷爷”喜欢的了不得。妻子以后再也没有生养,“儿子”成了一根独苗,当然“爷爷”更是拿着“儿子”跟掌上宝似的。也有人撮合着给“爷爷”纳妾,但他舍不得花钱。就这样,他便一心想为“儿子”留下个大家业。在“爷爷”看来,他这一辈就是为子孙造福的一辈,他想让子子孙孙可以享受荣华,不必再像他那样受苦了。   就这样,十几年下来,这一家俨然成了这一带有名的财主了。良田百亩,家舍豪华。但“爷爷”还是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,每天粗茶淡饭,而且还下地干活。田再多,“爷爷”就是不让雇长工,只有在忙不过来时,才雇雇短工。一家人起早贪黑,每天都得下地干活。“儿子”不满意,“儿子”的媳妇更不满意。但老头倔得很。有时候,“儿子”跟媳妇就发牢骚,这哪像豪富人家?老头就激动地跟他们讲那过去的苦日子,指责“儿子”只知道享福,不知道惜福,更不知道造福。有时候“儿子”出去干点吃喝玩乐的事儿,老人知道了一定会破口大骂,教训“儿子”说,“你以为你多富了?能吃喝玩乐了不是?要知道为后世积点福啊!谁都知道吃喝玩乐,但要知道那是不对的,那是要败家的。这个必须记住,谁都不能走吃喝玩乐的路,只享福,不造福,后世怎么办?现在,我们家并不富啊,我这一辈,你那一辈,包括我孙子那一辈,都是创业的。就是富了,也要懂得节约,也不能走吃喝玩乐的路。旦夕祸福,世事难料,要惜福,藏富,要给儿孙造福啊!”许多时候把“儿子”说得也是痛哭流涕,表示要痛改前非。就这样,诺大一个家,积聚了那么多财富,“爷爷”在世,竟没让全家享多少福。全家只是干活啊,勤俭啊,忆苦啊。   全家感觉“爷爷”活着就是压抑,闹得大家都很痛苦。“爷爷”不让家里人大吃大喝,吃顿饺子老爷子都不高兴。“爷爷”活着的时候,“孙子”已经不小了,“爷爷”虽然很疼他,但“爷爷”只是教他,不能讲究吃穿,要勤快,要艰苦朴素。所以“孙子”也很不痛快。包括“孙子”的奶奶也对“爷爷”有意见,嫁到“爷爷”家里,没享过福,整天劳累,“爷爷”像个守财奴似的只知道攒钱、治地。号称豪富,其实有其名无其实。   全家人对付“爷爷”自有办法。如果哪一天,“爷爷”不在家,大家就操办着吃喝。那时候普通人吃顿饺子也显奢侈,往往会引得“爷爷”唠叨一顿,于是,不讲更好的了,就是包饺子吃,大家也经常瞒着“爷爷”。有一天,饺子刚下到锅里,老远“孙子”就喊“爷爷回来了。”儿媳妇赶紧把预备好的一簸箕黄豆撒在了大门口,爷爷一看见豆子,就骂着“败家玩意儿”,捡了起来,等他捡完了黄豆,别人也就吃完了。可怜的老人为了这个家忙了一辈子,不但享不了福,活着的时候就已经落得个讨人嫌了。   后来“爷爷”去世,“儿子”掌权,大家都认为得改一改“爷爷”的规矩了。“儿子”说,我们家必须显示出自己的富裕,跟其他豪富看齐。看看周围的豪富,咱们家太土气了,上等人没有上等人的样子,吃穿跟雇来的短工们没什么两样,全家还要跟雇工一起干活。你们看哪家有老爷少爷跟着干活的?“儿子”说,首先我们在干活和吃喝穿戴上要改一改,以后老爷太太少爷小姐就不要干活了,可以雇长工,在吃喝穿戴上再也不要过“爷爷”统治下的那种“苦”日子了。   “儿子”的观点,得到了包括奶奶在内的全家上下的支持。奶奶,“儿子”,“孙子”都可以不干活了,可以讲究吃喝玩乐了。首先是“孙子”乐得屁颠屁颠的。“爸爸当政就是好,吃喝玩乐好自由。”把“儿子”高兴的,仿佛经他的妙手这个家在一夜之间由穷酸不堪变得豪富无比,全家人也觉得是他给全家带来了莫大的福分,从此,全家过上了吃穿奢华,玩乐舒适的幸福生活。   几年后,“孙子”谈起来还是,我爷爷那时候吃的那都是啥?自从我爸爸当政,我们的生活大变样,吃喝不用说,起码每天可以痛快的玩了。就这样,当“重孙子”起来的的时候,还是在歌颂着“儿子”的功绩,他们觉得是他们的爷爷让这个家好起来的,至于老爷爷,他们也不认识,也觉不出他的好来。在他们的印象里老爷爷时候只是吃糠咽菜呢!是个凄苦的年代。“儿子”也自居富起来的功劳,不与他们替他们的老爷爷争辩,随他们说老爷爷时候怎么穷怎么苦。   这些年,他相信他干得不错,虽然没再治地,房子倒也盖了几间。“爷爷”去世之后,他把地租出去,一年就有不少的进项,养这么多人吃喝,也够不容易的。虽然家里的地,在他娶二太太时,在“孙子”们闯下乱子时,他卖过几十亩,不过不妨大事。再说这也怪不得他,谁让自己养了这么多善于闯乱子的“儿子”呢?想想那时就他一个,再说他多乖,“爷爷”还整天数拉他,也赶上他这样的好儿子。他想,如果真让“爷爷”来管他的这么多不懂事的“孙子”也未必管得好,现在的孩子谁还受数拉,不气死他才怪呢。因此,他对自己十分满足。   当然了,“儿子”也不是一点忧虑没有。十几年过去,全家攀比之风日盛,比吃喝挥霍,比穿金戴银之风日盛起来。甚至“孙子”们有的在嫖赌,他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但“儿子”只是感觉浮华背后有一些不踏实。他对“孙子”们说,如果你们只是这样一个劲的闯祸,一个劲的吃喝挥霍。这个家就要败到你们手里。然而,“孙子”们谁也没有把他的话当回事。这么大的家产,你吓唬谁?   当然,“儿子”对“孙子”也不是不管不顾,他还是很注意他们的作为的。有一次他发现“孙子”们各自留着私房钱,有的往外借高利贷,有的入股跟别人干厂子;“儿子”觉着这些个法不错,用钱赚钱,他怎么没想到呢?至于“重孙子”干啥,他也注意,他们更活泛,他认为这是好事,他向来认为只要自己能捞到钱,活泛是好事。“儿子”的开明,在“孙子”和“重孙子”那儿可是出了名的。可谁知,到最后他们这些东西竟没有一个赚钱的,有的还让他来兜底还账。   “儿子”在“爷爷”死后不久娶了一房姨太太,这是他早看好的,只因为“爷爷”管得紧,当时不能娶。也许他因为这对二太太有缺憾,竟一味怂恿,把大太太给气死了。大太太的两个儿子怀恨在心,二太太的两个儿子又飞扬跋扈。在“儿子”的晚年因“孙子”们闹分家分不公,他也给气死了。   几个“重孙子”,也太不成样子,都好抽大烟。最后结局不必说,地和房子都卖了,一家子出去以要饭为生。   故事到这儿就结束了。   说到那财主“重孙子”的奢侈,我的奶奶好说起,那财主的一个重孙子到饭馆里吃饺子的事儿,从这里我觉得他并不是什么大财主。吃顿饺子又不是山珍海味算得了啥?不过奶奶说的有意思,也写在这儿吧。   说财主的“重孙子”平时到一家饭馆吃饭,每次吃饺子只吃饺子肚,把饺子边扔了。饭馆老板觉得可惜就给他收集起来,晾在房顶晒干,然后放在一个大缸里。后来他家败了时,到饭馆讨饭,饭馆老板就把那些饺子边给他吃,就这样吃了很长时间。嘴里还一个劲地说:“啊,好吃,好吃。我那时怎么就把它扔了呢?!”   讲这个故事,就是让大家想想创业者的苦心,忆忆创业者的艰辛。不要像故事里的“儿子”那样忘了自己的富裕是“爷爷”创出来的,臆想着功劳是自己一手造成的,忘记了“爷爷”的功劳。特别是不要忘本,不要忘记“爷爷”之前的苦日子,更不要把“爷爷”的勤俭持家看成是过苦日子。那样真的离败家不远了。   这里把“爷爷”的话在抄录一遍,看是否有道理?   你以为你多富了?能吃喝玩乐了不是?要知道为后世积点福啊!谁都知道吃喝玩乐,但要知道那是不对的,那是要败家的。这个必须记住,谁都不能走吃喝玩乐的路,只享福,不造福,后世怎么办?现在,我们家并不富啊,我这一辈,你那一辈,包括我孙子那一辈,都是创业的。就是富了,也要懂得节约,也不能走吃喝玩乐的路。旦夕祸福,世事难料,要惜福,藏富,要给儿孙造福啊!
« 上一篇 下一篇 »